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工程教育認證  
 認證規範1:教育目標
    認證規範1:教育目標

1.1學系教育目標

本系教育目標之制定係因應全球趨勢及產業脈動,配合國家發展之重點科技及提昇化學與材料產業之專業與技能,秉持本校「專業、關懷、宏觀、氣質」教育理念,及本院以「綠色科技」為主軸等整體規劃,以「培育具有人文關懷與宏觀視野之化學與材料專業人才」為發展願景,訂定系教育目標為:

l 培育專業與創新之科技人才

學生應具備應用化學與材料科學專業知識,並能持續精進專業與積極創新。

l 奠立紮實之化學與材料合成製備及檢驗分析實務技能

學生應了解化學合成、材料製備與檢驗分析等相關業務工作的內容與具備實務  

操作技能。

l 養成敬業樂群與達觀務實之處事態度

學生應具備專業精神、職業倫理及群體概念,做事能腳踏實地並懷抱達觀態度。

l 具備綠色思維與永續發展之學習理念

使學生了解綠色產業發展的趨勢並具備環境永續發展的觀念。

l 具備人文關懷與宏觀視野之博雅精神

學生能對周遭環境的人事物有所關心,並能以宏觀的視野、多元的面向與開闊的胸襟去賞識及持續學習。

 

為讓所有師生均瞭解本系教育規劃理念,已於下列方式公佈並宣導系教育目標:

1.          公佈於系網頁、系公佈欄,並製作海報進行宣傳,同時展現學系功能與特色。

2.          課程教師於每學期開課時,需至教學計畫書中將課程與對應之教育目標和核心能力做連結,並於課堂上說明本系教育目標符合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讓學生明瞭課程會給學生何種對應的專業知識。除了教師於課堂宣導外,學期期初和期末問卷也設計關於教育目標和核心能力的相關問題,提供課程反向回饋的機制,評估課程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3.          每年辦理新生入學輔導,由系主任簡報學系現況及未來發展,並向新生宣導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在職場的相關性和重要性。

1.2教育目標與學校願景/教育目標之關聯性與制定流程

1.2.1教育目標與學校願景/教育目標之關聯性

本校願景是成為一所健康專業應用教學與研發型的高等教育學府,提供健康發展的專業知識與實務課程以培育高階專業人力,從事「以維護與促進人的健康為目的的醫護、衛生、環保和其他相關工作」。推動師生進行健康相關的應用型專業研發工作,協助產業技術與知識升級發展;提供專業諮詢與服務,以促進社會健康發展,成為對社會能具體貢獻專業知識、技術、人才的高等教育學府。教育目標秉持「專業、關懷、宏觀、氣質」之教育理念,以培養迎合專業發展需求,並具備高尚品德端正有禮、社會關懷情操與永續學習、健康生活促進實踐能力之人才,促進國家社會之發展 (http://web.fy.edu.tw/files/11-1000-3631.php)

本系隸屬於環境與生命學院,著重於永續發展概念下的綠色科技相關領域之教學、研究及產學合作,而以培育具有人文關懷、宏觀視野、能改善環境品質和維護生命健康的科技人才為目標 (http://eenvi-life.fy.edu.tw/files/11-1002-1752.php)為達到本校院培育國家社會所需專業人才的目的,具體將其落實於本系之教育目標與系務工作之推動與執行中,本系所制訂之教育目標與校院之教育目標與發展願景相符且具一致性。校院系教育目標關聯表如【1-1

1-1  97-103學年度學校願景/宗旨、學院教育目標與學程教育目標關聯表

學年度

學校願景

學院教育目標

學程教育目標

103

1.          實務教學卓越科技大學

2.          台灣健康產業研發重鎮

3.          醫療照護類專業優勢亮點科技大學

4.          台灣知名的綠色健康典範科技大學

 

1.  培育兼具人文素養的綠色科技專業人才

2.  落實實務為導向的教學、研究及技術合作,發展與業界完全契合,服務產業

1.      培育專業與創新之科技人才

2.      奠立紮實之化學與材料合成製備及檢驗分析實務技能

3.      養成敬業樂群與達觀務實之處事態度

4.      具備綠色思維與永續發展之學習理念

5.      具備人文關懷與宏觀視野之博雅精神

97-102

1.      專業素養

2.      關懷情操

3.      宏觀見識

4.      氣質優雅

1.      人文關懷

2.      宏觀視野

3.      改善環境品質

4.      維護生命健康

1.      培養學生具備綠色思維與永續發展之學習理念

2.      培養學生具備應用化學與材料科學之專業知識

3.      培養學生具備化學與材料合成製備及檢驗分析之實務技能

4.      培養學生具備敬業樂群與達觀務實之處事態度

5.      培養學生具備人文關懷與宏觀視野之博雅精神

         
 

 

1.2.2教育目標制定流程

秉持本校「專業、關懷、宏觀、氣質」之教育理念,由上往下,以校教育目標為依據,展開院、系之教育目標;以校訂核心能力為初始,發展院、系欲培育之學生能力,每一層級之目標能力必須呼應承接上一層級所訂定之目標及能力。為能審慎參酌各產學進先進之寶貴意見,俾便將各項規劃都能推動至臻於完善,本校特敦聘學、產界先進就本校各學院院系發展規劃及方向進行諮議。

配合校務發展會議決議,本系於系務會議中制訂研究、教學與服務之發展準則,並擬定本系發展願景與教育目標之方向,持續建立改善機制,精進學生所學為社會所用。為確保本系之教育目標能符合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每兩年定期召開諮議委員會,針對本系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課程規劃、系務發展方向進行諮議。1021222日所召開諮議委員會中,透過系友、雇主、家長等問卷調查進行成效評估,並綜合諮議委員意見進行修正,經系務會議決議,將本系教育目標修定如下:

目標一:培育專業與創新之科技人才

目標二:奠立紮實之化學與材料合成製備及檢驗分析實務技能

目標三:養成敬業樂群與達觀務實之處事態度

目標四:具備綠色思維與永續發展之學習理念

目標五:具備人文關懷與宏觀視野之博雅精神

主要修正為: (1)將原教育目標二~四移至首要目標一~三。先培育學生具備專業能力後,再以此基礎達到永續發展之學習概念,以及關懷宏觀之博雅精神。

1-3  達成教育目標之課程設計

為培育符合社會需求人才,本系以內、外雙迴圈概念規劃課程,【圖1-1】,定期檢驗教育目標訂定是否合宜。根據教育目標規劃學生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再依據欲培養的學生能力調整課程及師資,最後以校內課程與教學檢核,以及校外的系友、雇主與家長檢驗教育成效與教育目標之相符程度,並回饋作為修正教育目標之參考。本系課程及師資皆依據上述原則定期檢核課程設計,隨外在環境動態調整。學程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理念關聯如下:

學程教育目標

課程設計理念

培育專業與創新之科技人才

大一課程設計是以基礎科學為主,大二之後循序漸進進入化學,以及材料科技、材料製程與加工等相關課程。再藉由學程的整體規劃,培育符合社會上實際需求的積極創新與精進專業之科技人才。

奠立紮實之化學與材料合成製備及檢驗分析實務技能

實驗教學課程係以小組實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學習應用一般課堂講授的課程中所學習到的化學與材料專業知識於實際的問題中。透過實驗課程,同學操作與觀察實驗、探討實驗原理與結果、藉實驗操作印證理論、加深化學與材料基礎理論的理解、刺激思考與好奇心、啟發科學研究之潛能與精神、以及訓練熟練的操作技能。

培養敬業樂群與達觀務實之處事態度

實驗教學課程係以小組實作學習方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機會中培養溝通協調、敬業樂群與團隊圓融精神。

培養具備綠色思維與永續發展之學習理念

設計通識課程啟蒙多數學生具備永續發展之理念:『永續發展概論』(2學分)為本校博雅涵養通識課程之核心科目,為本系學生培養具備環境永續發展理念之啟蒙課程。此外,設計專業必修課程培養學生具備永續發展之理念:『綠色科技導論(一)(2學分、必修)』,為本系培育學生具備永續發展理念之核心課程。

具備人文關懷與宏觀視野之博雅精神

設計跨領域選修人文學與社會科學之博雅涵養課程:規定畢業學生必須選讀博雅涵養課程816學分,其中人文學(文學與人生、歷史與文明概、論、生命倫理、藝術與文化等4),至少必須選修2門,社會科學(社會學、經濟與生活、法律概論、國際事務與兩岸關係等4),至少必須選修2門。此外,本系與環境工程系合開『綠色技術學分學程』(18學分)。

 

                             

 

【圖1-1】課程規劃改善系統圖